首页

宝儿女主两次吐奶

时间:2025-05-25 12:16:55 作者:美国华人跨境贸易商:积压订单恢复出货 中美跨境海运现高潮 浏览量:73185

  中新社武汉5月4日电 题:环境式戏曲为中国传统戏曲注入新活力

  作者 武一力

  近年来,“古韵新声”唱响武汉“戏码头”。传统戏曲与环境式戏曲、小剧场、国潮戏歌演唱会等演艺新形态相互映鉴,搭建传统与现代、经典与潮流的桥梁,收获众多年轻拥趸。

4月29日,国风环境式新编楚剧《又从西厢过》在武汉梦时代广场预演。(武汉剧院供图)

  “五一”假期,武汉“戏码头”戏曲艺术展演正在举行。作为展演剧目之一,由武汉楚剧院打造的国风环境式新编楚剧《又从西厢过》在武汉梦时代广场连演10场,不到100平方米的小剧场里,观众围舞台而坐,欢呼声和掌声迭起。

  该剧以古典名著《西厢记》为蓝本,讲述男女主人公张生和崔莺莺婚后的生活,并对舞美、剧本、音乐等重新创作。

  “传统舞台是镜框式的,演员在里,观众在外,受空间局限,演员和观众间难有互动。环境式剧场恰好打破这层隔阂,拉近双方距离,让观众更有参与感。这种创新迎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和娱乐需求,不少观众来‘二刷’‘三刷’。”《又从西厢过》“90后”编剧李卓雨告诉记者。

4月29日,《又从西厢过》的演员和观众互动。(武汉剧院供图)

  对演员而言,环境式演艺也颇具挑战。《又从西厢过》张生饰演者陈晓檬说,第一次参演环境式戏曲,“在传统舞台上,戏曲演员习惯找台口,程式化唱念做打。而环境式空间并没有相对固定的台口,演员和观众相距不到1米,要注重互动,对唱腔、情绪表达和表情管理都有更高要求。”

  演出结束后,第一次看楚剧的武汉大学大二学生胡雨昕感叹,原来戏曲并非“难以接近”,而是“如此好玩”。她说,看戏过程中可以领到男女主人公的喜糖,也可以和演员对话,这打破了她对戏曲的认知,也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据悉,在武汉,“环境式剧场+中国传统戏曲”的演艺方式两年前就已开锣。2022年,武汉剧院推出沉浸式京剧《一丈青》。2023年,武汉博物馆迎来环境式驻演汉剧《贵妃醉酒》。

  “环境式戏曲的市场能力,在武汉已经得到了验证。”李卓雨说,“《一丈青》曾在武汉连演10场,从第二场开始几乎场场爆满,就是凭着观众的口碑相传,而且90%以上都是年轻人。今年推出的《又从西厢过》也是一票难求。”

  当前,湖北、北京、河南、上海等地纷纷探索戏曲演艺新形态。李卓雨认为,戏曲新演员、新观众正逐渐增多,作为从业者,不应满足于“一时热闹”。接下来,仍将以传统戏曲为内核,打磨剧本、提升舞台和服装道具设计能力,致力让环境式戏曲立得稳、走得远。(完)

【编辑:刘阳禾】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新春纪事】应急加油、免费干粮……海南为过海滞留旅客提供24小时暖心服务

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各国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新思路。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取得重大成就,成功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破解了“独立”还是“附庸”、“命运与共”还是“脱钩断链”的选择困境,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探索具有各自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有益借鉴。在不久前举行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活动、全球共享发展行动论坛第二届高级别会议、第十二届世界和平论坛等国际场合,“全球南方”国家代表纷纷表达同中国合作、向中国学习的迫切愿望。

他表示:“未来,我们将在这里建设澳大利亚首个佛教老人中心,为更多人提供养老服务。通过建造寺庙与素食餐厅,关爱弱势群体;设立佛教图书馆、博物馆,传承与弘扬佛教,让当地民众了解南传、汉传和藏传佛教的发展历史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

“Z世代”为殡葬业“正名”:融合科技创新 守护生命尊严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侯宁彬说,近年来,数字技术在让博物馆文物“活”起来、展览“多”起来、文化“火”起来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菲律宾1至4月麻疹病例激增达1817例

北京4月29日电 姚基金2024年度公益计划28日在京启动。记者从会上获悉,2024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全国集训和联赛将在江西赣州举办,而第12届姚基金慈善赛将在香港举行。

东风公司中国东风汽车工业进出口有限公司监事潘家年被查

国家疾控局卫生免疫司副司长李筱翠表示,国家疾控局卫生免疫司将支持配合视听友好工作,在视力健康监测评价、健康标准研制、公共卫生综合干预及公众宣教引导等方面发力,共同推进视听友好环境建设。(完)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